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最新新闻

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师生集体观看阅兵仪式

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师生集体观看阅兵仪式


9月3日上午,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师生,分别在实训1号楼的党员活动室、“知邻”学生社区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直播。受阅部队军容严整、精神抖擞,铁甲战车整齐列队、气势恢宏。观看过程中,全体师生聚精会神、神情庄重,共同感受强军脉动、砥砺使命初心。教师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动员和组织党员教师带头参与,将观看阅兵仪式作为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。

1

师生分享观后感

观看九三阅兵盛典,我深感震撼与自豪。整齐划一的方队、先进精良的装备,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创新攻坚、官兵们挥洒汗水的严格训练、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匠心铸造。正是这种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坚守付出,共同铸就了国家的强大国防与科技实力。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,我们将传承这种甘于奉献、追求卓越的精神,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、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国家发展贡献坚实的职教力量。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、院长  熊国华

在党员活动室,我和老师同学们一同观看了庄严而震撼的阅兵仪式,在这堂阅兵仪式中的“家国课”,我们读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,读出了军人的坚韧担当,更读出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。作为中共党员,我们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将爱国之情化为实际行动,扎实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党的教育事业挺膺担当、奉献力量。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 朱翠衡

2

2025年9月3日,我满怀激动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。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队,踏出坚定有力的节奏,尽显人民军队的昂扬斗志。作为电子信息技术教师,最触动我的是受阅装备里的“科技密码”—— 信息作战群的电子干扰系统、无人作战群的新型无人机,还有辅助训练的北斗定位、智能评估系统,尽显电子信息技术对国防的硬核支撑。我将以此次阅兵为契机,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热爱,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。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应用电子教研室主任  刘勇

9.3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,更是展示国家实力,彰显维护和平、捍卫主权的坚定能力。我们深知和平不是凭空而来的,国家的强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。作为高校教师,我们要肩负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,以实际行动当好学生的引路人,把历史的教训与英雄的精神传递给学生,让更多青年学子在铭记历史中坚定信仰,在拥抱时代中实现价值,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!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、学生党支部书记、学工办主任,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 陈诗

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阅兵仪式。当整齐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,当先进的装备方队如钢铁洪流般驶过,当空中梯队呼啸而过,我内心的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。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,既有传统力量展示,又有新域新质力量参阅 。这不仅是对我国国防实力的展示,更是对那段艰苦抗战历史的铭记与缅怀。作为一名教师党员,我将积极发挥党员在科研服务与技术创新中的带头作用,传承抗战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应用电子教研室副教授,博士 罗国

3

    观看93阅兵直播,心潮澎湃,感慨万千。徒步方队步伐铿锵,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纪律性。装备方队铁流滚滚,从主战坦克到战略导弹,一件件国之重器自主研制,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与国防科技的辉煌成就。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,也让我们更加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;作为教师党员,我将在教学与科研中践行“战斗堡垒”作用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(本科)教研室负责人  李松

4

今天,我们共同见证了九三阅兵这一伟大时刻!当看到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,彰显雄厚国力的先进武器装备依次亮相,我强烈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国防力量的提升。这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,更是对未来的有力宣示。作为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兼青年委员,我将协助支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,推动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,愿我们不忘历史,在和平的年代,将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转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动力,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!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教研室教师  伦炜

5


观看九三阅兵后,内心久久无法平静。14年浴血奋战,3500多万同胞伤亡 ,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敌,才换来如今的和平。曾经,我们因落后而饱受欺凌,如今,国家日益强大,国防科技飞速发展,经济稳步提升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更应铭记历史,努力提升自己,学好技术,增长技能,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,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。

——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电气自动化1班学生、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东省分赛铜奖获得者  顾俊


(文字 | 机电工程学院       图片 | 机电工程学院)



相关附件